尧山风景传说

尧山不仅是一座以自然风光著称的大山,而且是一座有丰富传说故事的人文之山。


关于尧的传说。尧山得名很早,《山海经》中有“大尧之山”之称,关于称名尧山的原因,曾做过鲁阳太守的我国著名的地理学者北魏郦道元就认为:“鲁县立尧祠於西山,谓之尧山也。”尧是有伟大功业的中华文明先祖,又是传说时代的人物,许多地方都有其活动的传说,尧山也不例外。


关于刘累的传说

刘累,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,是被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,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御龙堂刘氏始祖。

刘累是养龙专家,战国《左氏传》说刘累“学扰龙于豢龙氏,以事孔甲,龙一雌死,潜醢以食夏后,夏后飨之,既又使求之,惧而迁於鲁县”,被称为“御龙氏”。他在尧山设立纪念其祖先尧帝的祠庙,东汉张衡《南都赋》中记载有此事:“奉先帝而追孝,立唐祀乎尧山。”刘累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刘姓人物,被奉为刘姓始祖,是刘姓的发源地,每年都有大批刘姓后裔前来寻根祭祖。而刘累及其养龙的传说遍布于尧山及平顶山地区,因此平顶山也被世人誉为“龙的故乡”。


关于墨子的传说

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科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,是世界级文化名人,他的故乡就在尧山脚下,传说出生地是尧山镇的竹园村,归隐地在熊背乡的土掉沟,因归隐时改姓为“黑”,人们称其隐居地叫“黑隐寺”。尧山一带墨子文化历史背景独特,遗迹遗存丰厚,典籍记载详实,民间文化厚重鲜活,具有历史的根源性和群众传承的普遍性特征,2013年7月24日上午,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“中国墨子文化之乡”称号,“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”授牌仪式也同时隆重举行。


农历的七月七,在中国古老传说中,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。

尧山附近的孙义村是牛郎的家乡,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在尧山脚下,牛郎织女的鲜活生活跃然于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。


牛郎织女传说:(详解版)

古时,鲁山坡南麓住着一户姓孙的人家,以种地为生,家中有两个儿子,大的叫孙守仁,小的叫孙守义,小名小义。天有不测风云,在小义七八岁时,父母相继去世,留下小义与哥哥相依为命,艰难度日。哥哥种地,小义放牛打柴,人称“牛郎”。

哥哥孙守仁娶了媳妇后,媳妇闹着和牛郎分家。于是,牛郎赶着牛住进了鲁山坡南岗半腰的山洞里,人称牛郎洞。一天,老牛突然说话了,它告诉牛郎,说鲁山坡西山凹莲花潭有仙女洗澡。老黄牛让牛郎拿走一位长得最漂亮的仙女的红衣服。而这个仙女叫九姑娘,是天上的织女。后来,织女与牛郎成了亲。

牛郎和织女共同生活。织女教村民种菜,养蚕织布。后来,织女又生了一男一女。王母娘娘得知此事,把织女抓回天宫。牛郎将已死老牛的皮披在身上,担着一双儿女,追至南天门。王母娘娘划下一道银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在河两岸。每年七夕,牛郎织女在喜鹊搭的天桥上相会。


人们熟知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。但在鲁山流传的故事里还有许多后续牛郎织女生活的鲜活内容。

织女被抓回天宫,织彩霞云锦,整天闷闷不乐,思念牛郎和儿女。牛郎携儿女在凡间度日,愁苦难言。他们的居住地距鲁山坡顶南天门只有5华里路,一双儿女在家想念母亲,时不时顺山岭走到南天门要娘亲。南天门的把门将军同情他们的遭遇,少不得行个方便,让他们进进出出。玉皇大帝非常喜欢外孙,听任他们来来往往。王母娘娘也放松了对织女的监管,两家的关系也就慢慢融洽起来。牛郎死后葬于鲁山坡南麓牛郎坟。孙义村牛郎的后裔,则称自己为牛郎孙

 鲁峰山一带自然环境优越,当地百姓自古就养大黄牛。但是与别处养牛不同,辛集乡孙义村虽家家养牛,但不杀牛、牛死后掩埋的习俗一直延续了很久。另外,鲁山自古盛产丝绸,鲁山绸又名织女织仙女织

当今,尧山附近的辛集乡 孙义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基地。这也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。传说中,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时,人间的女子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两个人的私语。而鲁山民俗,七夕乞巧,就是在这天向织女乞求赐授巧技,得如意郎君。